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苏陕协作在王家砭村结“硕果”

12月17日,正值“大雪”节气,天寒地冻。然而,在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的耀瓷文化产业园内,制瓷工作却热火朝天。陕西仰山品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注浆、滚压、刻画和烧制等工序……这里能够完成一整套完整的制瓷流程。
这座占地3422.74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于2022年12月建成,并配备了完善的水电设施,是苏陕协作项目在王家砭村的重点工程之一。
王家砭村拥有发展陶瓷产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该村依托耀州古窑“十里窑场”遗址大力发展陶瓷业。此外,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且有21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也促进了当地建材、果业及畜牧业的发展。
自江苏省东台市与耀州区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东台市溱东镇草舍村便与王家砭村结成了对子。尽管两地相距千里之遥,但两地同向发力、同心奋进,不断为“山海协作”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抓住苏陕协作的机遇,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成为合作双方讨论的重点话题。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我们认为应该发挥王家砭村自身的产业优势,给村民留下可持续性的财富。”东台市驻耀州区发改局副局长张进表示。
随着原有制瓷车间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并提高生产能力,2022年,王家砭村申请到了来自苏陕协作的资金支持共计300万元,同时自筹资金290万元,用于建设新的工艺瓷生产线,并于同年12月投入使用。“现在村里已经有17家企业入驻从事陶瓷相关业务,每年可生产约10万件(套)工艺品,新增产值达1100万元,提供45个就业岗位,使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8万元。”王家砭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科高兴地说。
35岁的村民程玲玲在陕西仰山品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了两年多时间,从最初的新手成长为如今能够熟练上釉、简单雕刻以及包装产品的技术工人。“现在我工资每月有4800元,步行5分钟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到家庭,我打算长期在这里工作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获得更高收入。”程玲玲满意地说。
今年10月份,王家砭村又迎来了好消息———一个再生资源纺织品加工项目正式完工并通过招商引入合作伙伴,预计每年可处理约5000吨废旧纺织品。
过去3年里,王家砭村累计获得了来自苏陕协作项目的资助总额达到85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800万元,共新建了3座标准化厂房,新增年产值约3000万元,提供了110个就业机会,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73万元。
一个个项目、一串串数字,见证着产业的发展、乡村的变化、群众幸福感的提升……随着更多优质项目的落地生根,王家砭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朝着更加繁荣和谐的方向迈进。(铜川融媒记者: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