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回顾艰辛路展望新未来——电影《1921》观后感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不断向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割地、赔款、商定关税,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与此同时,对中国未来之路的探索,却从未止息。太平天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晚清王朝,腐朽不堪,丧权辱国,早已成“冢中枯骨”;君主立宪、“百日维新”也只是昙花一现;民主共和、《临时约法》为一纸空文,三民主义如空中楼阁,只剩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革命先辈们苦苦探索的各种道路均以失败告终,但寻求民族振兴之志并未湮灭,在陈独秀带领下的新文化运动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顺应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电影《1921》,即是在讲述那段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们在云波诡谲、风雨如磐的形势下,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让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电影中,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作的创刊词:“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北京大学校园里,学子们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余音绕梁,久久难以平复,那时的青年,既有求学心,又有爱国志,心无旁骛,努力奋进。对于今天处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青年人来说,更应当以先辈为楷模,学习他们纯粹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虽然中共一大的会议进程在历史课本上早已熟悉,可通过荧幕展示的真实历史背景,让人身临其境,不免揪心,而当南湖的船上传出了那声压低了的欢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作为观众,方才如释重负,心中充满了激动,脸上滑过了泪水。一直透过书本了解革命先辈,对我来说他们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他们也都是人,也有家人朋友,也会经历生离死别与爱恨情仇,但正是他们怀有这种深沉的爱国心、深切的民族自尊心、对信仰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才驱使着他们为了中国革命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回顾历史的种种艰辛,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历程,更重要的是吾辈青年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昂首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电影《1921》,即是在讲述那段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们在云波诡谲、风雨如磐的形势下,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让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电影中,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作的创刊词:“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北京大学校园里,学子们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余音绕梁,久久难以平复,那时的青年,既有求学心,又有爱国志,心无旁骛,努力奋进。对于今天处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青年人来说,更应当以先辈为楷模,学习他们纯粹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虽然中共一大的会议进程在历史课本上早已熟悉,可通过荧幕展示的真实历史背景,让人身临其境,不免揪心,而当南湖的船上传出了那声压低了的欢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作为观众,方才如释重负,心中充满了激动,脸上滑过了泪水。一直透过书本了解革命先辈,对我来说他们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他们也都是人,也有家人朋友,也会经历生离死别与爱恨情仇,但正是他们怀有这种深沉的爱国心、深切的民族自尊心、对信仰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才驱使着他们为了中国革命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回顾历史的种种艰辛,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历程,更重要的是吾辈青年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昂首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