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我请村里人看大戏
我和燕领证那日起,她的外公自然我也叫外公了。
第一次正式见外公还是在我们的婚宴上,外公乐呵呵地答应着我叫他爷,没有长辈的架子,和蔼表情让我没有见长辈的拘束,好似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很亲。接过我敬的酒立即说出当时流行的婚礼祝福语,一串一串的,比年轻人还说的溜,让周围的客人们笑着一个劲的鼓掌。
外公所做让我心里暖暖的,没有代沟,自然就亲近他,这一年外公七十五岁,但他的精神头让人觉得他有只五十七。
一年时间很长,可只有端午、中秋、春节三节去看望外公,短暂见面,没有时间同外公长处,但外公的人格魅力实在太强了,让我印象不断加深,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上这个老头。
“我就是爱打麻将,而且还要和年轻人打,很多年轻人都打不过我里!”
这是外公的又一次印象加分。不是觉得他爱打麻将,而是他表现出年轻又乐观的心态。
外公有退休工资,而且“赌资”自由,口袋里总有百十块钱,足够他在村里娱乐。(村里人打麻将都是娱乐为主,彩金一二块,输赢几十块算大了。)
外公同样也有众多打牌的人一样伎俩,报喜不报忧,每次问起他打牌的结果,他都会说是他赢了,舅舅和舅母都是出名的孝子,只要外公高兴,输赢都不重要,几十块钱。何况外公牌技高超,真是赢多输少,总体还是赢了,只是外婆会说上几句,外公也只是乐呵呵地,那句话回应最多。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那些年轻人还愿意跟我耍,说明我身体还行,你是希望我靠着南墙晒太阳,还是去打牌?”
一句话,外婆便不再言语,只要外公身体硬朗比什么都好。
东塬上自从大面积种植花椒后,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外公还是一如既往地悠闲,打麻将,到耀县城里逛街,下馆子,顺便看看他的外孙女我的妻。(我想外公是专程来看他外孙女的)
日子在继续,舅舅家的三个孩子相继结婚,我们和表妹也都有了孩子,外公也顺利成为了老爷,外公见到孩子们更是高兴,我们的孩子来了,外公第一时间领着去了村里的商店,孩子们自然欢喜,一下子就认可了这位老爷,欢跳着嬉笑着跟着外公去了。
“我爷就是个哄娃高手,这招在我们身上用了,这会用在我们孩子身上还管用!”表妹发出感叹。
“好吃的好玩的孩子永远不嫌多!”外公是这样总结的。
外公看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们,脸上流露着幸福,突然说了句。
“我要请村里人看大戏。”
大戏就是秦腔,村里也有几个平时爱唱秦腔的,属于爱好者,也参加些义务演出。但外公说的是要搭戏台子,演员都装扮齐全的那种表演,他们自然上不了场。
我们都听到了,但是现在是什么年代,二十一世纪了,人们早就不爱看台子上的秦腔表演了,网络普及,什么表演看不到。便都叽叽喳喳地劝外公,还开玩笑地说。
“等您老人家活到了一百,一定请大剧团来咱村里唱大戏。”
外公听劝了,不再说唱戏的事。但我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看到一丝失望。我能理解外公,这些年生活好了,孩子们都有了各自幸福的生活,他心里高兴,没办法表达,便想让村里的乡亲们也跟着他高兴一回,他能想到的就是搭台子唱戏,最好唱他个三天三夜。
这一年外公八十五,这在村里都是高寿,麻将还打,就是时间缩短了。外公没事就去田地里沟畔里转转,村里也开始建工厂,他就和工人们聊天,应对自如,能通百事,很是活跃,工人们对外公称赞不已。
外公名声渐大,不但镇上,连县城里好多人都知道东塬上有个老头,幽默时尚。
“那老汉是个能人!”这是大家对外公的赞誉。
我认识外公他都七十五岁了,他早退休多年,这么多年我也不曾问起外公的过往,但从大家对他的评价中和我的认知,外公肯定是个有作为的人,他的形象在我心里又升了一个位置。
这一年外公九十。还没等我们把他那忧愁忽悠没,外婆却因病不治去世了。那一刻,我能看到外公一下子老了。(九十岁前,外公身体硬朗,饭量大,还嚷着上地干活,舅舅自然是不会让他去地里干活的。)
从此那个乐观幽默正直的老头不见了,除了陪重孙玩耍能听见外公的笑声,其余时间外公都沉默不语。
舅舅舅妈时常给外公宽心,可效果不大,照顾起居也细心起来,生怕有个啥事。
“你妈受过苦,也享了福,你们管得好,她走了也就不受罪了,好!我不难过。”
这是外公对舅舅舅妈说的话。
我们还是三节来看望外公,可是聊天的话越来越少,我也想给外公宽宽心,没开口又咽下。
这位老人家哪是我一个还在人生道路上盲目滚爬的后生能开导得了的,他老人家定是早就心胸通达,到了无为的自然状态,我们只管把自己的事干好,便是对他最大的宽慰。
“今年你受领导表扬了没?燕燕挣大钱了没?”
外公每逢过年的问话在我耳边响起,我瞬间悟了,原来外公一直都希望我们一年比一年好,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就是他对我们晚辈的希望。
端午去看望外公,感觉他的身体比春节要好一些。回来没几天,噩耗传来,外公走了,很是突然,没有病痛,安详地走了。
我眼泪掉了下来,我知道外公是找外婆去了,这是他在外婆去世时就想好的。
戏台子搭了起来,省城的名角请来了,装扮上,一声吼,秦腔大戏唱起来。
村里人终于看到了大戏,是外公请乡亲们看的,可他老人家却没能看到。
“爷!大戏演了。”我在灵前把头重重磕下。
这一年外公九十二岁。
第一次正式见外公还是在我们的婚宴上,外公乐呵呵地答应着我叫他爷,没有长辈的架子,和蔼表情让我没有见长辈的拘束,好似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很亲。接过我敬的酒立即说出当时流行的婚礼祝福语,一串一串的,比年轻人还说的溜,让周围的客人们笑着一个劲的鼓掌。
外公所做让我心里暖暖的,没有代沟,自然就亲近他,这一年外公七十五岁,但他的精神头让人觉得他有只五十七。
一年时间很长,可只有端午、中秋、春节三节去看望外公,短暂见面,没有时间同外公长处,但外公的人格魅力实在太强了,让我印象不断加深,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上这个老头。
“我就是爱打麻将,而且还要和年轻人打,很多年轻人都打不过我里!”
这是外公的又一次印象加分。不是觉得他爱打麻将,而是他表现出年轻又乐观的心态。
外公有退休工资,而且“赌资”自由,口袋里总有百十块钱,足够他在村里娱乐。(村里人打麻将都是娱乐为主,彩金一二块,输赢几十块算大了。)
外公同样也有众多打牌的人一样伎俩,报喜不报忧,每次问起他打牌的结果,他都会说是他赢了,舅舅和舅母都是出名的孝子,只要外公高兴,输赢都不重要,几十块钱。何况外公牌技高超,真是赢多输少,总体还是赢了,只是外婆会说上几句,外公也只是乐呵呵地,那句话回应最多。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那些年轻人还愿意跟我耍,说明我身体还行,你是希望我靠着南墙晒太阳,还是去打牌?”
一句话,外婆便不再言语,只要外公身体硬朗比什么都好。
东塬上自从大面积种植花椒后,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外公还是一如既往地悠闲,打麻将,到耀县城里逛街,下馆子,顺便看看他的外孙女我的妻。(我想外公是专程来看他外孙女的)
日子在继续,舅舅家的三个孩子相继结婚,我们和表妹也都有了孩子,外公也顺利成为了老爷,外公见到孩子们更是高兴,我们的孩子来了,外公第一时间领着去了村里的商店,孩子们自然欢喜,一下子就认可了这位老爷,欢跳着嬉笑着跟着外公去了。
“我爷就是个哄娃高手,这招在我们身上用了,这会用在我们孩子身上还管用!”表妹发出感叹。
“好吃的好玩的孩子永远不嫌多!”外公是这样总结的。
外公看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们,脸上流露着幸福,突然说了句。
“我要请村里人看大戏。”
大戏就是秦腔,村里也有几个平时爱唱秦腔的,属于爱好者,也参加些义务演出。但外公说的是要搭戏台子,演员都装扮齐全的那种表演,他们自然上不了场。
我们都听到了,但是现在是什么年代,二十一世纪了,人们早就不爱看台子上的秦腔表演了,网络普及,什么表演看不到。便都叽叽喳喳地劝外公,还开玩笑地说。
“等您老人家活到了一百,一定请大剧团来咱村里唱大戏。”
外公听劝了,不再说唱戏的事。但我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看到一丝失望。我能理解外公,这些年生活好了,孩子们都有了各自幸福的生活,他心里高兴,没办法表达,便想让村里的乡亲们也跟着他高兴一回,他能想到的就是搭台子唱戏,最好唱他个三天三夜。
这一年外公八十五,这在村里都是高寿,麻将还打,就是时间缩短了。外公没事就去田地里沟畔里转转,村里也开始建工厂,他就和工人们聊天,应对自如,能通百事,很是活跃,工人们对外公称赞不已。
外公名声渐大,不但镇上,连县城里好多人都知道东塬上有个老头,幽默时尚。
“那老汉是个能人!”这是大家对外公的赞誉。
我认识外公他都七十五岁了,他早退休多年,这么多年我也不曾问起外公的过往,但从大家对他的评价中和我的认知,外公肯定是个有作为的人,他的形象在我心里又升了一个位置。
这一年外公九十。还没等我们把他那忧愁忽悠没,外婆却因病不治去世了。那一刻,我能看到外公一下子老了。(九十岁前,外公身体硬朗,饭量大,还嚷着上地干活,舅舅自然是不会让他去地里干活的。)
从此那个乐观幽默正直的老头不见了,除了陪重孙玩耍能听见外公的笑声,其余时间外公都沉默不语。
舅舅舅妈时常给外公宽心,可效果不大,照顾起居也细心起来,生怕有个啥事。
“你妈受过苦,也享了福,你们管得好,她走了也就不受罪了,好!我不难过。”
这是外公对舅舅舅妈说的话。
我们还是三节来看望外公,可是聊天的话越来越少,我也想给外公宽宽心,没开口又咽下。
这位老人家哪是我一个还在人生道路上盲目滚爬的后生能开导得了的,他老人家定是早就心胸通达,到了无为的自然状态,我们只管把自己的事干好,便是对他最大的宽慰。
“今年你受领导表扬了没?燕燕挣大钱了没?”
外公每逢过年的问话在我耳边响起,我瞬间悟了,原来外公一直都希望我们一年比一年好,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就是他对我们晚辈的希望。
端午去看望外公,感觉他的身体比春节要好一些。回来没几天,噩耗传来,外公走了,很是突然,没有病痛,安详地走了。
我眼泪掉了下来,我知道外公是找外婆去了,这是他在外婆去世时就想好的。
戏台子搭了起来,省城的名角请来了,装扮上,一声吼,秦腔大戏唱起来。
村里人终于看到了大戏,是外公请乡亲们看的,可他老人家却没能看到。
“爷!大戏演了。”我在灵前把头重重磕下。
这一年外公九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