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人生》读后感
阮阿娟
  说起路遥,大家对他都很熟悉,特别是这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就出自路遥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而我今天要分享的人生呢,是路遥的缩影,是平凡的我们的缩影,倘若我们能读懂了高加林,或许便知道我们如今的生活,也知道了今后的人生该如何走下去。
  《人生》这本书,是路遥的成名之作,但人生的出版并不顺利,曾被两次退稿,当路遥第三次在写人生时,一气呵成,或许正因为这破而立的决心,让人生这本书,经久不衰。人生出版便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在讲《人生》之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平凡的世界》亦或是我今天讲的《人生》小说题材始终聚焦于城乡交叉地带,在两本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我们也看到了路遥的缩影,在路遥大学读书时,就意识到,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在孙少安身上、在高加林身上,无一不体现着他们矛盾复杂的心理,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书的扉页上,柳青寄予读者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是啊人生不就是在每个选择中决定自己的人生嘛,一切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相应的在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一次觉醒,都是一次新生,每个人都有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着个人的命运”,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在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痛苦中把握历史前进的足音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成为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活的“镜子”与“教科书”。
  本书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主人公,两条主线,以及主人公高加林人生的三起三落。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人物高加林,他体现的是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在读他人生的三起三落,你会为之感动,也油然而生起敬佩之情。他引发了我对两部分的思考,一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第二部分则是对爱情的选择。
  说起本书两条主线,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就不得不介绍这两位女主人公,刘巧珍,美丽善良,爱情真诚,最纯真的人,最卑微的爱,黄亚萍,有知识、有文化的漂亮姑娘,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敢于追求心中所想、所爱。
  在与巧珍的爱里,作者这样写到:爱的暖流漫过了精神上的冻土地带,新的生机便勃发了,他恋爱了,和全村最漂亮的姑娘刘巧珍,她除了不识字,样样都好。是啊,巧珍对高加林是无私的、热烈的,她对高加林的爱,是远超与爱情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母爱的映射。是当他失意无奈时,巧珍的默默陪伴。当他放弃巧珍时,巧珍那句“那你在外地要照顾好自己”随后眼泪留下的沉默。
  第二条故事线,高中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的。她们侃侃而谈,有聊不完的话题。在黄昏漫步,谈论国家时政,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但在亚萍心里,他是农民,依旧没有改变,因此在高加林被揭发返回农村时,他们的爱情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高加林的事业的三起三落,或许我们读到的是惋惜,是愤懑,但更是告诉我们,你站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看见什么样的风景,然后享受到什么样的人生体验,在每一个平凡的一天,发现细小的小确信,从而去奋斗、向上,从而感受每一天的小幸福。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但我认为,在痛苦与无聊之间,还有幸福,人生是幸福的。
  文学作品的神力不仅在于晓之以理的理智,而且动之以情,掀起人们心灵中的震撼和激情。书中说,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说爱情,张爱玲的书中是红玫瑰与白玫瑰,路遥的书中里是刘巧珍与黄亚萍,是少年时期经历的一草一木,在任何时候都会非常亲切的保留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并且一想起来就叫人甜蜜得鼻子发酸。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啊,你说,人生还是痛苦与无聊吗?
  最后,“人生”何以定义,何为有意义呢?问题的终结是无解,无解就让我们与问题和解,人生无异于都在追求两样东西,价值感与归属感,价值感来源于肯定,归属感来源于被爱。让我们都拥有这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