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王彩侠家庭:家风似玉连城璧崇德尚善代代传
  王彩侠今年86岁,她有六个儿女,如今算上孙子、孙媳、重孙等,四世同堂,组成了一个二十多口人的幸福大家庭。
  王彩侠的丈夫邢志昂曾是支援农村建设的干部,先后担任8所学校的校长,在基层任教整整40年,于2009年不幸离世。
  王彩侠党龄60余年,夫妇俩总是这样教育儿女:“你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做什么事业,都要忠诚老实,见了困难要迎难而上,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自己担当。”
  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六名子女分别在不同职业领域发光发热。
  在努力成就自己美好人生的同时,王彩侠的六个儿女将“做事先做人,中正立身,与人相处要学会吃亏”的家风时刻铭记于心。
  秉持着“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015年,姐弟几人集资100万元,为老家红岩村修建了两层楼的村委会和4000平米的文化广场及老年人活动中心,还修整了村里的巷道,在当地一度传为佳话。
  在初夏傍晚微风中,红岩村的老人们总会三三两两地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聊聊生活中的趣事。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这个以德立家的大家庭,先后获得了“陕西省最美家庭”“陕西省五好文明家庭”“陕西省文明家庭”等荣誉,并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对此,王彩侠老人很谦虚,她说:“我只是做了一些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这没什么。”
  全家人为什么会如此不计回报去做好事?四女儿邢小娥给出了答案:“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父亲还在世时,就总是热心助人。他是校长,当看到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缺衣少吃,会把他们带回家来,长期救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家中六个孩子开销很大,邢父还是竭尽所能帮助更多人。
  把口粮省给了别人,自家吃饭肯定捉襟见肘,但邢小娥回忆起童年,并不觉得难过。生活很艰辛,但家里的精神食粮很富足。父母告诉她:“一生不要离开书,好读书、读好书,提升自己。”
  邢小娥姐妹都读到了至少高中毕业,最小的弟弟邢小俊曾以耀州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大学。儿孙中共有9个大学生,算得上远近闻名的“书香家庭”。父母的优秀品质成就了六姐弟的一生,也塑造了这个家优秀的家风。
  回忆到这些,邢小娥深情地说:“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最珍贵的‘传家宝’,激励我们一直努力向上。”
  反哺故土让家风薪火相传
  丈夫去世后,王彩侠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主心骨,身体力行地为子女树立榜样力量。她把自己10年党员补贴辗转捐献给老家小丘镇政府用于防疫,并带领子女捐款捐物10余万元。
  王彩侠也会经常提点几个儿女:“对钱看淡点,只要你们姐弟六人团结、奋进,一生都会快乐幸福。”
  如今她和四女儿邢小娥生活在铜川,每日看看报纸、学学国画、散散步,生活丰富而恬淡。其他儿女只要一有空就会回来看望母亲,陪她聊聊天、散散步,做点母亲爱吃的面条、煎饼等家乡美食。
  每次看望母亲时,姐弟们总会抽时间再回到耀州小丘镇,去那个承载着他们童年记忆的小村庄,走在田间地头,走在乡村巷道,聊聊家乡事。他们是被这一方水土养育的孩子,而反哺故土正是父母传承的良善与厚德。(来源:秦女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