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常号军:勤劳致富很光荣

  春末夏初,耀州区庙湾镇玉门香菇基地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走进菇农常号军的香菇大棚,他正在和大家一起翻菌棒。5月底,今年的菌棒将分批上架,进入出菇季。
  常号军今年63岁,是一名老党员,也当过村干部,大家都叫他“老常”。
  这些年,庙湾镇发展香菇产业。
  2021年,村上动员群众承包大棚。
  2022年,老常承包了2座出菇大棚做实验,要看种香菇到底能不能挣钱。结果,当年两个棚就挣了18000元。
  “没见过来钱这么快的事,就3、4个月的功夫,咱农民到哪儿去找这么好的营生呢。”老常很激动。
  2023年,他一下子承包了31座大棚,其中22座出菇棚、9座养菌棚。
  冬闲时节是养菌的关键期。为了方便管理,老常在基地旁边搭了临时房作为新家。他和老伴吃住在这里,忙季时就在这里给工人做饭。
  香菇管理要做好控温和通风。老常每天就钻在大棚里,测量温度、湿度。温度太低要加温、湿度不够要注水,隔上一段时间该翻棒子了、该刺孔了,就要雇人和他一起干。
  夏天,出菇季到了。
  “温度一高,香菇出得特别快。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摘四次菇。”老常笑着说。
  凌晨2点、上午9点、下午2点、晚上8、9点,菇农们每天的日子都跟打仗一样。
  “摘菇就是和时间赛跑呢。”老常感叹。
  因为一旦错过最佳采摘时间,菇长开了,就卖不上价了。他们经常没时间睡觉,睡觉也是眯一会。
  “咱农民挣的就是辛苦钱,这时候不鼓把劲好好干,这几个月的苦岂不是白下了。”
  老常的苦没白下,2023年,他种菇收入上了20万。
  老常既自豪又高兴。“我以前养过牛、猪、鸡,还有鱼,也常年种地呢,把农村人能成的精都成遍了,就是挣不下钱,现在老了老了,靠香菇挣钱了。”
  六十多岁的老农民在香菇产业带动下,靠辛勤劳动致富了。
  老常很满足也很感恩:“政府给咱办了这么好的事,咱农民就是下些苦、出些力的事,凭啥不把香菇种好呢,过几年我干不动了,我还要给年轻人宣传这个产业呢。”
  老常对小香菇充满了期待。今年,他承包的大棚数量和去年一样,但有了前两年的成功经验,老常也在生产优质香菇上不断试验创新,希望今年能产出更多高品质香菇,能挣更多钱。
  (铜川日报记者董唯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