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塬上
接到草蕾微信之邀请,周三在老家给母亲过三年,我随即回复,欣然答应。
草蕾是其笔名,原名杨改朝,长我三四岁,东塬贺咀村王家岭人。我舅在大湾,也姓杨,两村南北相连,连畔种地,算是舅家人。拜年时候,我和大舅见面总会说起改朝的诗歌,赞不绝口。
2018年国庆节开始,长期居于一隅的我突发奇想,捡拾起曾经内心深处的文学梦,陆陆续续在《东塬人》平台发表我那不太成熟的作品。那阵子对地方文学平台的文章痴迷地阅读,《沮水微澜》《铜川文苑》《山城文苑》,最初还是最关注《东塬人》。从《东塬人》读到他的诗作,然后索要号码,加了微信,以文会友,一来二去便也熟悉了。他的诗歌和散文多以乡村题材为主,对农村现状的担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当下农村的思考,作品很有深度,常常打动人心,引起广大读者心灵的共鸣。
那年春天,菜籽花盛开的季节,田野里满眼全是金黄的色彩,我和朋友一起探寻王家岭的老城墙、令人伤感的土窑洞、还有被废弃的旧村落、一片光秃秃的枣树林。
也许就是这黄土的色彩激起了我的灵感,我熬夜写了诗歌《诗意王家岭》,发表在铜川文苑,得到了读者们的点赞和好评。蓦然回首,感慨万千、回过头再寻思,那些诗歌是头脑发热、有点神经质的感觉写出来的。之所以叫“诗意王家岭”,是因为一个偏僻落后少有人知的小山村,有一位以笔为犁,在家乡的沃野上日复一日默默耕耘的诗人。他没有上过高中,但却怀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个谦虚好学的态度,更重要是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虽说是一个整天与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却秉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有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有善于捕捉生活中真善美的敏锐触角,也有一颗坦荡真诚从容坚强的心。草蕾为人低调和善,文采飞扬,教子有方,勤俭操持家务,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算是学业有成。如今都在西安上班,买了房安了家。在农村来说,也算成功人士,毕竟孩子完成了父亲当年未成之事业。
去年,他不慎从梯子上跌落,落下了病根,我和朝祥也一起去他家里看望。那时,他刚从医院出来,正躺卧在炕上,见我俩来很是感动。女主人过意不去,硬是给我们做了顿可口的农家饭。临走嘱咐他注意休息,早日康复。再后来见他,感觉治疗的不是太彻底,人也失去了往日的精神头,走起路来还是大不如从前。
天气阴沉着,毕竟是去舅家的路,从小走到大的路,从孩提走到中年,从泥泞土路到如今水泥路,既熟悉又亲切。还见了大舅、小姨等许多熟悉的面孔,内心难免五味杂陈。
时光无情,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小心翼翼维系着这世间的真情,逢年过节,我毫无例外的走动,或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我必亲力亲为。之所以努力去做这一切,更为了告慰在天堂里的母亲,一辈子受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世间的薄凉,她那么善良,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苦日子熬完了,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母亲却被病魔无情的击倒,留下儿女无尽的思念和遗憾。每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也是怀念母亲的时光。
昨晚,我加了小姨的微信,小姨长我两岁,平日农闲时候也喜欢阅读文章,我向她推送了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小姨回复说,每次读到关于母亲父亲的文章,都让她伤感,落泪。当然,我也曾在文章中叙说父亲最后一次给小姨通了电话,在父亲弥留之际,在老院落里那棵郁郁葱葱的杏树下。
我想,任何时候,人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那些苦难的时光。
草蕾是其笔名,原名杨改朝,长我三四岁,东塬贺咀村王家岭人。我舅在大湾,也姓杨,两村南北相连,连畔种地,算是舅家人。拜年时候,我和大舅见面总会说起改朝的诗歌,赞不绝口。
2018年国庆节开始,长期居于一隅的我突发奇想,捡拾起曾经内心深处的文学梦,陆陆续续在《东塬人》平台发表我那不太成熟的作品。那阵子对地方文学平台的文章痴迷地阅读,《沮水微澜》《铜川文苑》《山城文苑》,最初还是最关注《东塬人》。从《东塬人》读到他的诗作,然后索要号码,加了微信,以文会友,一来二去便也熟悉了。他的诗歌和散文多以乡村题材为主,对农村现状的担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当下农村的思考,作品很有深度,常常打动人心,引起广大读者心灵的共鸣。
那年春天,菜籽花盛开的季节,田野里满眼全是金黄的色彩,我和朋友一起探寻王家岭的老城墙、令人伤感的土窑洞、还有被废弃的旧村落、一片光秃秃的枣树林。
也许就是这黄土的色彩激起了我的灵感,我熬夜写了诗歌《诗意王家岭》,发表在铜川文苑,得到了读者们的点赞和好评。蓦然回首,感慨万千、回过头再寻思,那些诗歌是头脑发热、有点神经质的感觉写出来的。之所以叫“诗意王家岭”,是因为一个偏僻落后少有人知的小山村,有一位以笔为犁,在家乡的沃野上日复一日默默耕耘的诗人。他没有上过高中,但却怀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个谦虚好学的态度,更重要是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虽说是一个整天与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却秉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有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有善于捕捉生活中真善美的敏锐触角,也有一颗坦荡真诚从容坚强的心。草蕾为人低调和善,文采飞扬,教子有方,勤俭操持家务,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算是学业有成。如今都在西安上班,买了房安了家。在农村来说,也算成功人士,毕竟孩子完成了父亲当年未成之事业。
去年,他不慎从梯子上跌落,落下了病根,我和朝祥也一起去他家里看望。那时,他刚从医院出来,正躺卧在炕上,见我俩来很是感动。女主人过意不去,硬是给我们做了顿可口的农家饭。临走嘱咐他注意休息,早日康复。再后来见他,感觉治疗的不是太彻底,人也失去了往日的精神头,走起路来还是大不如从前。
天气阴沉着,毕竟是去舅家的路,从小走到大的路,从孩提走到中年,从泥泞土路到如今水泥路,既熟悉又亲切。还见了大舅、小姨等许多熟悉的面孔,内心难免五味杂陈。
时光无情,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小心翼翼维系着这世间的真情,逢年过节,我毫无例外的走动,或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我必亲力亲为。之所以努力去做这一切,更为了告慰在天堂里的母亲,一辈子受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世间的薄凉,她那么善良,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苦日子熬完了,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母亲却被病魔无情的击倒,留下儿女无尽的思念和遗憾。每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也是怀念母亲的时光。
昨晚,我加了小姨的微信,小姨长我两岁,平日农闲时候也喜欢阅读文章,我向她推送了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小姨回复说,每次读到关于母亲父亲的文章,都让她伤感,落泪。当然,我也曾在文章中叙说父亲最后一次给小姨通了电话,在父亲弥留之际,在老院落里那棵郁郁葱葱的杏树下。
我想,任何时候,人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那些苦难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