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电力赋能现代农业节能增收

  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欧洲风情小镇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不仅吸引了诸多游客,周边一排排的果蔬大棚更是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在村子附近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雷一边查看着红彤彤的圣女果的长势,一边高兴地与前来检查用电设施的国网铜川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打招呼。
  进门入口处的电子屏幕实时记录着室内温度、光照、风速等数据。宽敞明亮的大棚内一排排无土栽培的圣女果长势喜人。头顶的热风机运用水循环系统对室内保持恒温,确保植物越冬生长。“现在浅叶水培种植叶菜类,青菜菠菜7至15天就长一茬,利用水肥一体智能设备控制遮阳、通风、温度,采用定点定量的滴灌方式,比过去传统的温室大棚大水漫灌有力节约了用水、土地和人力,一天仅用3到3.5方水,2到3个人看护,光修剪就够了。”李雷高兴地说。
  正在采摘圣女果的村民薛凯递给笔者2个果子,咬一口顿时甜进心坎里。“我们村有传统温室大棚10多年了,现在还有142个占地100多亩。这些传统大棚主要靠太阳光照,用的是大水滴灌方式,浇灌不均匀,用水量全靠个人经验,同样一个3亩多地的大棚灌溉要用12方左右的水,需要10多个人来管理,既要施肥、灌溉,还要除草、修剪,目前这个智能温室大棚太好了,放以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薛凯说着,脸上绽放着幸福自豪的笑容。
  据了解,马咀村以艺术涂鸦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同时更是以草莓、圣女果、樱桃、西红柿等大棚种植远近闻名,这样全智能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在马咀村比较少见。
  “平时要加强对设备接线进行检查,对各个接点及时进行螺丝紧固,避免因螺丝松动导致设备停电,不让小问题引起大故障。”身穿红马甲的国网铜川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一边细心地检查门口的物联网温室智控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一边交代李雷和现场村民用电注意事项。
  在大棚内办公管理区域,李雷指着监控显示屏向笔者介绍,随后将对大棚内的农产品实现追踪溯源,对采摘的水果将精确到每一株、每一颗,从生产、采摘到销售形成一个体系,赋予每一个产品二维码。
  提及未来发展,李雷表示还会陆续建设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并告诉笔者:“去年9月建成的这个智能连栋温室大棚,是我们马咀村高精尖农业技术的试点,目的是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的种植模式,引导群众逐步对原有大棚进行提升改造。”
  “智能化系统的根基在于电,水循环系统等都对供电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没有电设备就全部停止了运转,2个小时植物就全部成活不了,国网铜川供电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李雷说。
  “每逢恶劣天气,电力员工都会提醒我们注意用电安全,现在出现用电问题的现象非常少,一旦有小故障,电力员工每次都是一个电话3到5分钟就赶来了,半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一旁的村民说。
  马咀村作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第一批“村网共建”示范村,国网铜川供电公司对外公布24小时供电服务抢修电话,派驻网格员进村不定期开展用电检查,了解客户需求,积极做好供电服务工作,确保在故障时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及时恢复供电。
  (通讯员:井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