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王丽丽:穿针引线做秦绣的守护者

本刊讯 记者武洋 杨盈莹(实习)报道: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针线交织,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绚丽画面。这就是独属于非遗文化--秦绣的魅力。我区秦绣技艺传承人王丽丽创建秦绣小院,开展研学课堂,将这一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与创新,努力做好秦绣的守护者。
来到秦绣小院,眼前便是一幅幅秦绣作品。王丽丽正坐在桌前开始新的刺绣作品的创作。
秦绣艺人王丽丽说:“秦绣,可以分为传统秦绣和现代秦绣,比如裹兜、虎头鞋这些都是传统刺绣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是现代秦绣,是在70年代西安锦江刺绣厂的艺术工作者们在纳纱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新的研发,是纯手工绣制的一种高档艺术品。(我目前)主要做陕西秦绣,它的针法多样,如同万花筒一样,略一变就是一个不同的展现形式。”在与王丽丽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如此热爱刺绣的她是年幼时受到母亲的熏陶,那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一颗喜欢刺绣的种子。
秦绣艺人王丽丽说:“因为我父亲是流动单位,然后过年了,就给我们寄两件条绒的衣服,我母亲心灵手巧就拿着针线,上面绣个小鱼小草进行一个装饰,那时候就说刺绣在那扎下一个小根。”
多年来的耳濡目染和实践创作,让王丽丽深感责任重大,推广普及秦绣艺术的传承发展成为她人生的坚定信念,而创建秦绣小院,对她来说是对手艺人的怜惜和对技艺的重视。、
秦绣艺人王丽丽说:“我们去非遗普查的时候(发现)有许多老艺人他们的技艺都非常高超,他们都绣的东西非常精致,但是有一个现象是人走艺绝,非常可惜,所以我也在考虑传承,2017年就开始收拾我们家这小院,2018年端午节那一天就创建了咱们秦绣小院,创建以来吸引了全省各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小院来学习秦绣技艺。那时候心里觉得是非常幸福的,我们的秦绣有可传承的人了。”
秦绣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精湛的技艺和华美的外观,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每一幅刺绣作品都是对情感的传递,在刺绣的过程中,手工艺人们将情感、信仰和习俗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
秦绣艺人王丽丽说:“这些年我觉得刺绣这个东西他是情的传递,咱们长安大学来了一个团队,他们来的时候就有一个男孩子,给他妈绣了一对耳环、一个戒指、一个手链,(后来发)信息:王老师太感谢你了,我妈高兴的不得了,这就是爱的传递。”
一针一线的传承,一经一纬的坚守。细密的线条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传承的是不朽的文化精神。因为这一份传承,让秦绣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秦绣艺人王丽丽说:“(现在)小院不单是秦绣的传承,也包括民俗、年俗文化的传播,咱小院是一个非遗传承的家,一个学习的基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咱们耀州非遗,还有咱的秦绣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