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浅秋溪山
张啸


  日子轻轻浅浅又悄无声息,只有轮回的季节将这个叫溪山的地方浸染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卷,无论草木枯荣,亦或是雨雪风霜,年年如此。这里的地理位置很是特别,作为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带,它既没有黄土高塬的起伏苍凉,也没有关中平原的平坦广袤,山岭横亘绵延,石门古关天险,更像是护佑富庶关中的天然屏障。虽因地下富蕴煤炭而被称作渭北黑腰带但却是绿树成荫,千山叠翠,故而也有“渭北之肺,天然氧吧”的美誉。
  绿是溪山夏日的主色调,墨绿的松,青绿的杨,翠绿的草,举目四极亦尽是一派苍翠和葱笼,如绵软厚实的绿锦一般铺陈延展,将平素间奇峻伟岸的山峰罩了个密密实实,没有了层次和界限的概念,绿水青山,峰峦一体。许是植被茂密的缘故吧,溪山的夏似乎只在午间时分才能短暂地体会到,而但凡有点荫凉地方,与烈日下也便是两种体感温度。
  正午的云彩躲进了子午岭深处,天越发地湛蓝深邃,耀眼的阳光也更加肆无忌惮,将满腔热情一股脑地倾泄而下。雄伟的山峦也变得如海浪般起起伏伏,仿佛就要被熔化一般。空气中弥漫着焦燥和不安,有一种叫牛虻的昆虫便热血沸腾,如噬血的怪兽般在山林沟壑间发疯一般横冲直撞,但凡此时有个活物都要冲上去叮咬一番方肯作罢。酷热犹如骂街的泼妇般不依不饶,似乎每一滴唾沫星子都是炽热滚烫的。这样的天气人也顾不得斯文和体面,只有赤膊打扇才是这个时节最惬意和舒服的事。
  古谚云“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不觉间就又到了立秋节气,除了正午还是有些许闷热外,早晚间却已有了阵阵凉意。秋后的天也似乎变得愈来愈高,自由奔放的云朵在这洁净的蓝底色上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山间吹来的风也不再温热,缕缕清风拂面,顿觉惬意无比。山梁间的松柏树依旧挺直着身子,固执而倔强,只有小叶杨树“哗啦啦”使劲地拍着手,欢欣而热烈。那前几日还在枝头撕心裂肺地吼叫的蝉儿们竟也收敛了许多,“唧唧吱吱”断断续续,秋蝉声悲,让人不免心生慨叹。那些曾让人望而生畏的牛虻一夜之间也踪迹全无,好似人间蒸发一般。
  一脉藏不住心事的溪水从幽谷里款款而来,一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也一改夏日里摧枯拉朽般的奔放狂野,倒也清冽温柔了许多。溪中光影律动,影影绰绰,细长的水草清晰可见,一丝丝一缕缕随波逐流,宛如女子的长发般柔顺丝滑。溪边,一丛腰身纤细的水葱像极了一众久未谋面的闺蜜一般抱做一团,喜庆热闹却又唧唧喳喳。
  秋风徐来,如画笔般在翠绿的叶子上绘出或黄或红的色彩,日渐晕染开去,浓淡相宜。路边,晚开的牵牛花涨红了脸,向天而歌,把秋来的消息传遍了子午岭上的山梁沟壑。杜梨枝叶也日渐泛黄稀疏,一颗颗浑圆的杜梨果如醉酒一般已经开始泛出淡淡的红晕,一束束一串串却也很是显眼。那轻佻的野棉花在绿叶间粉面半遮,万种风情般地向过路的蜜蜂秋波暗送。一种叫长萼栝楼的植物还在疯长着,葱绿的枝枝蔓蔓交织在一起竞相攀上了高枝,找寻着那秋来的方向。
  四周雄伟壮阔的青山盈满了如镜般的范公湖面,蓝天碧水,静谧而安祥。这一汪湖水澄澈见底,虽然膘肥的鱼儿在丰美的水草间来回地戏嬉穿梭着,但湖面却依旧微澜未起。只有那身材纤细的水蚂蚱每一次弹射般的移动才会让平静的湖面漾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一叶落而知秋将至”。忽而,一片枯黄的叶子从枝头轻轻飘落,虽说是无声无息却又似雷吼天地。山林间,机灵的松鼠又开始忙活起来,在草丛中翻找起了那熟落的檞栎果实,储藏起了过冬的口粮。
  闲居溪山,且待风来,秋的味道似乎也愈来愈浓,似酽茶般浓郁,如美酒般醇香,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