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念及那份情
青竹
  老苗走了也有好几年了,昨晚鬼使神差的让我梦见了他,似乎还在那个岁月里……
  老苗从矿上调到县城建局那年,正赶上汛期,就在城建局防汛办干了半年。我和老苗都在城建局城建股,他在市政组,我在规划组,市政组按照分工安排,负责城区内市民农民建房程序的审批前期,以及建房期间的管理工作,建房纠纷处理,同时负责县城四大街和四大巷道的市容堆放管理、巡查。
  老苗是淳化人,在耀县举目无亲,但即使这样,他依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深深融入了这座县城。
  那时,城里稍微有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没有不认识他的。人家都说老苗,人在南门口,声音都到了北门口,他进东门,西门的人就知道了。几乎每次县上有个什么活动,催促临街建房户收拾堆放的物料就成了重头戏,八十年代末期城里私人建房如雨后春笋,一条街至少有十几家,这还不算单位建设。
  每次老苗出去巡查,没有不跟建房户高喉咙大嗓子开交的,不是说地坪、建筑材料堆放不规整,没有加围挡,就是嚷嚷喊叫不要在大街过白灰。
  老苗管这一摊子有好几个年头,他也和这些建房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就事不就人,总是能够替建房户着想,甚至给他们出主意,房子怎么盖,哪儿的砖、白灰、沙子、涂料等材料质量好价格又便宜,所以往往就和他们成了朋友。
  工作是一方面,老苗和单位同事处的也特别好。他热心,好助人为乐,对看不惯的事爱憎分明,不管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是积极热情,不遗余力的去做一些自己能想到的事,让人心里格外的亲切感动。
  北街有个拥军鞋行,开店的是两个残疾老人,老苗和这两位关系特别好,每次路过都要去鞋行里坐坐,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做的,逢年过节老苗都去鞋行,给他们送去一份亲情一份温暖。
  老苗给我的帮助,永远记在我的心里。那时家里过事,亲朋好友积极主动前来帮忙。
  我结婚和我母亲去世这两次过的事,都是城建局一帮子同事给我经办的,总管给老苗安排的事是后勤采购,这是个辛苦活,也是细致活。过事前几天,老苗就早早跟炉头做了衔接,把要买的东西列成明细,并按照总管的吩咐需要买什么烟什么酒、买多少,一一写在本子上,完成一项打一个钩。特别是买菜,他提前一天大清早出发,自行车上带个笼,叫个打下手的,就从南街一路买了过去,直到七一路菜市场去买单子上列好的各种蔬菜调味品。一次买不完,得跑好几趟,才把要买的东西买完。回到我家,把买的东西分别跟炉头、总管一一交代完,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好半天头上的汗慢慢才消停了,喝一碗稀饭,吃一个馍,又按总管的吩咐去忙活了……
  老苗是个很坚强的人,他退休后去了北京,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有次我的一个兄长给我打电话说老苗得病了,是脑溢血,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让我好生惊异,当时我身边就有好几位得了这个病的人,也亲眼看到他们出院后的状态,有的腿不利索、有的手蜷缩着、有的坐在轮椅上,真不敢想他好了会是怎样?后来这位兄长给我打电话,说他有事脱不开身,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老苗,说老苗从协和医院出院了,回咱本地慢慢康复。
  我和朋友一块到西安火车站接老苗,一路上还跟朋友说,老苗真是福大命大,在北京协和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四十二天处在昏迷状态,听说老苗出血量七八十毫升,就是出院了,可能都会落一个后遗症,我们做好了背他出站的准备。
  可就在看到老苗下车的一瞬间,简直让我目瞪口呆,他从火车上慢慢的走了下来,看见我们笑着打招呼,并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天哪!不可想象!
  回来的路上老申(老苗老伴)给我们说着老苗住院的经过,多亏他女婿处理的及时恰当,老申说,协和医院的教授说老苗要是再迟一个小时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多亏协和医院的教授见多识广,临床经验丰富,手术做的一流,再加上协和医院教授说老苗意志坚强、心态很好,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后来老苗和老申随女儿女婿去了成都。时过境迁,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当老兄再打电话说老苗走了,心底的记忆翻滚起来,默默的在心里说一声:老苗一路走好!
  一切都过去了,才感觉到平安健康最好!平凡平淡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