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一 棵奇特的树
冬月,一场落雪不见雪之后,太阳出来了,暖暖的。在家憋了多日,正想出门走走,同辉影像工作室的同兰辉和快板王何改荣叫我去白瓜村山家坡。我也没问干什么就驱车前往,一路都是蜿蜒的盘山路,两旁沟壑纵横,树木萧瑟,但野山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神情气爽,不知不觉到了山家坡,这是一个依山而居的小村落,一字排开驻着几户人家,我想他俩这是来干嘛呀?
“停,停!”快板王大声喊叫道。车停了,快板王迫不及待的去问一户敞院里正在磨镰刀的老人:“你们村那棵古树在那?我们看看去。”
老人停住磨镰刀手,站起来手指着左侧的沟畔,说“:那沟畔有条路,往下走走就能看到。”
告别了老人,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去。我这才知道他俩是冲着这个村的古树来的。
同兰辉和何改荣两人是绝配搭档。他俩是丘隅这块热土上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对摄影摄像执着热爱,一个对快板的创作和表演有着固执爱好,多年来创作出了好多表现故乡人故乡事的微电影、影视记录和专题片得到乡亲们的热捧,何改荣创作出数千首快板,并利用抖音直播表演出来,闻名遐迩,被人们称为“快板王”。这些年来,他俩合作,跑遍丘隅、铜川、耀州的角角落落,全角度拍摄故乡的名胜古迹和模范人物,好人好事,在官方和自办的网络平台发布,得到人们的赞誉。
我们见到的是两棵长在一窑洞旁崖壁上的树,一大一小,从来是没有见过这种树。它的根,也许是树身,紧贴崖壁裸露而笔直的延伸到地下,下半截身子是红色的,给人以别样的感觉,露出崖壁地面之上圪塔样盘旋成一团,很是奇特,在上面又是一节树身,光滑细腻,再就是树杆上的每个枝条,头上好像顶着把把小伞,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把特大的伞,整齐美观。同兰辉和何改荣不时用摄影机和手机不同角度去拍照,顾不得荆棘和干枯的草丛燎身。对于这棵树,我曾经和另一个影视媒人武小运来观赏过,并拍了许多照片。武小运也是个影视文化爱好者,他的足迹遍布铜川和邻近县几个区域,拍摄了好多婚庆影视和各地名盛古迹照片,他一值珍藏着。最令人骄傲的是他导演拍摄的微电影“剺面缘”获过奖,在丘隅地面上闻名遐迩。我和他去山家坡游玩那是一个盛夏的时候,这个季节,山青水秀,绿色和各种野花把山林沟壑打扮得分外妖娆,我们发现了这个伞样的树冠,只是感觉很美,拍了照片,也没不在意就走了。何改荣说:“听村上老人说这两棵树龄都上千年了,有人说是廊树,有人说是白榆树!”在这两棵树底下的沟壑里,左右两边还长着两棵皂角树,听刚磨镰刀的老人说也有千年了,过去的村里人常常打下皂角当肥皂用。这两棵皂角树古老而苍桑,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没有上面那两棵无名树那么生机勃勃。两棵树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树种,物以稀为贵,在我们心中,它就是一棵珍贵稀奇的树,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下一站,我们继续沿着这条峡窄的峁塬行进,弯弯绕绕的道路看不到头,一会是山林,会是浑圆的丘陵,一会是斜坡,一会是陡坡,改荣说山家坡村上面有个小村叫沿下村,这村有一棵柏树已有千年,我们就是沿着这村的方向行进的。
来到这个村,问了老乡才看到了这棵千年柏树。这棵柏树生长在这个小山村最高处的山峁上,被苍翠的柏树环绕着,树身有两米多高,两搂粗,四条主枝十分粗壮向四方延伸,堂心有六个多平方,如果编织成床,能睡十几人不成问题,树冠有一个农家院落那么大,站远点瞭望给人很有沧桑之感,真是一棵千年柏树。听村上人说,前段时间有人想卖这棵树,买的人出了好几万元,当去挖的时候,被村民向有关部门举报了,这才没有卖成!这棵树即然有千年历史,那就是这个村人的根,是圣树,这棵树不知见证了多少个朝代的历史繁荣和哀盛,是值得保护很有价值的树。
看到这棵古柏,记得主讲地方史志的网红名人“梦回长安”李耀红曾介绍过,说棵柏树的村庄在汉
朝的时候,叫沿乡村。后来出土了宋朝的墓志铭,墓志铭上写的是沿香村,到明朝的时候叫沿昌里,现叫沿下村。明朝“沿昌里”位于耀州区小丘镇山家坡村沿下村民小组,为白瓜地区所在地,当时“沿昌里”管辖白瓜、站房、耀险、猛虎、白村、大丘(今红岩村)等村。“沿昌里”遗留下大量文物和遗址,村中古庙地宫
出土一吨青铜,地宫为石铺地,有地道通往柏树包(现在的大柏树的地方),村口有一对石狮子,上世纪
60年代沿下村人修路时把仅存的一只石狮给毁了,石狮为“沿昌里制所”的镇宅狮子。当时在古庙地宫也出土了好多景得镇巨大的白瓷残片,根据残片儿的大小估算下来,有两米多高,形状是个白瓷花瓶,附有梅兰竹菊图。柏树丘是“沿昌里制所”最高的地方,长有古柏一棵(树龄并不低于药王山药王手植柏),古柏旁边有凉亭一座。“沿昌里”是这一带的文化经济中心,随着村里几口古井的枯竭“,沿昌里”走向没落,明朝灭亡“沿昌里”彻底解散,文化经济开始归于一个新兴的村子———小丘。
从上面历史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棵古柏的历史渊源,这个沿下村在明朝时就有辉煌的历史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棵柏树是值得好好保护的,我们有幸还能见到这棵古柏!
临走时我们有点恋恋不舍,同兰辉说这里夏天是个乘凉的好地方,约好夏天再来。何改荣兴趣很浓,回头走了好远,却执意要回去再看看那棵古柏,并攀爬上了古柏站在上面,让同兰辉给他拍个照,这才下了树,临走时他朝古柏拜了三拜,仰敬虔诚的样子着实让人感动。
我们仨兴奋而去,也高兴而归!
“停,停!”快板王大声喊叫道。车停了,快板王迫不及待的去问一户敞院里正在磨镰刀的老人:“你们村那棵古树在那?我们看看去。”
老人停住磨镰刀手,站起来手指着左侧的沟畔,说“:那沟畔有条路,往下走走就能看到。”
告别了老人,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去。我这才知道他俩是冲着这个村的古树来的。
同兰辉和何改荣两人是绝配搭档。他俩是丘隅这块热土上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对摄影摄像执着热爱,一个对快板的创作和表演有着固执爱好,多年来创作出了好多表现故乡人故乡事的微电影、影视记录和专题片得到乡亲们的热捧,何改荣创作出数千首快板,并利用抖音直播表演出来,闻名遐迩,被人们称为“快板王”。这些年来,他俩合作,跑遍丘隅、铜川、耀州的角角落落,全角度拍摄故乡的名胜古迹和模范人物,好人好事,在官方和自办的网络平台发布,得到人们的赞誉。
我们见到的是两棵长在一窑洞旁崖壁上的树,一大一小,从来是没有见过这种树。它的根,也许是树身,紧贴崖壁裸露而笔直的延伸到地下,下半截身子是红色的,给人以别样的感觉,露出崖壁地面之上圪塔样盘旋成一团,很是奇特,在上面又是一节树身,光滑细腻,再就是树杆上的每个枝条,头上好像顶着把把小伞,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把特大的伞,整齐美观。同兰辉和何改荣不时用摄影机和手机不同角度去拍照,顾不得荆棘和干枯的草丛燎身。对于这棵树,我曾经和另一个影视媒人武小运来观赏过,并拍了许多照片。武小运也是个影视文化爱好者,他的足迹遍布铜川和邻近县几个区域,拍摄了好多婚庆影视和各地名盛古迹照片,他一值珍藏着。最令人骄傲的是他导演拍摄的微电影“剺面缘”获过奖,在丘隅地面上闻名遐迩。我和他去山家坡游玩那是一个盛夏的时候,这个季节,山青水秀,绿色和各种野花把山林沟壑打扮得分外妖娆,我们发现了这个伞样的树冠,只是感觉很美,拍了照片,也没不在意就走了。何改荣说:“听村上老人说这两棵树龄都上千年了,有人说是廊树,有人说是白榆树!”在这两棵树底下的沟壑里,左右两边还长着两棵皂角树,听刚磨镰刀的老人说也有千年了,过去的村里人常常打下皂角当肥皂用。这两棵皂角树古老而苍桑,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没有上面那两棵无名树那么生机勃勃。两棵树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树种,物以稀为贵,在我们心中,它就是一棵珍贵稀奇的树,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下一站,我们继续沿着这条峡窄的峁塬行进,弯弯绕绕的道路看不到头,一会是山林,会是浑圆的丘陵,一会是斜坡,一会是陡坡,改荣说山家坡村上面有个小村叫沿下村,这村有一棵柏树已有千年,我们就是沿着这村的方向行进的。
来到这个村,问了老乡才看到了这棵千年柏树。这棵柏树生长在这个小山村最高处的山峁上,被苍翠的柏树环绕着,树身有两米多高,两搂粗,四条主枝十分粗壮向四方延伸,堂心有六个多平方,如果编织成床,能睡十几人不成问题,树冠有一个农家院落那么大,站远点瞭望给人很有沧桑之感,真是一棵千年柏树。听村上人说,前段时间有人想卖这棵树,买的人出了好几万元,当去挖的时候,被村民向有关部门举报了,这才没有卖成!这棵树即然有千年历史,那就是这个村人的根,是圣树,这棵树不知见证了多少个朝代的历史繁荣和哀盛,是值得保护很有价值的树。
看到这棵古柏,记得主讲地方史志的网红名人“梦回长安”李耀红曾介绍过,说棵柏树的村庄在汉
朝的时候,叫沿乡村。后来出土了宋朝的墓志铭,墓志铭上写的是沿香村,到明朝的时候叫沿昌里,现叫沿下村。明朝“沿昌里”位于耀州区小丘镇山家坡村沿下村民小组,为白瓜地区所在地,当时“沿昌里”管辖白瓜、站房、耀险、猛虎、白村、大丘(今红岩村)等村。“沿昌里”遗留下大量文物和遗址,村中古庙地宫
出土一吨青铜,地宫为石铺地,有地道通往柏树包(现在的大柏树的地方),村口有一对石狮子,上世纪
60年代沿下村人修路时把仅存的一只石狮给毁了,石狮为“沿昌里制所”的镇宅狮子。当时在古庙地宫也出土了好多景得镇巨大的白瓷残片,根据残片儿的大小估算下来,有两米多高,形状是个白瓷花瓶,附有梅兰竹菊图。柏树丘是“沿昌里制所”最高的地方,长有古柏一棵(树龄并不低于药王山药王手植柏),古柏旁边有凉亭一座。“沿昌里”是这一带的文化经济中心,随着村里几口古井的枯竭“,沿昌里”走向没落,明朝灭亡“沿昌里”彻底解散,文化经济开始归于一个新兴的村子———小丘。
从上面历史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棵古柏的历史渊源,这个沿下村在明朝时就有辉煌的历史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棵柏树是值得好好保护的,我们有幸还能见到这棵古柏!
临走时我们有点恋恋不舍,同兰辉说这里夏天是个乘凉的好地方,约好夏天再来。何改荣兴趣很浓,回头走了好远,却执意要回去再看看那棵古柏,并攀爬上了古柏站在上面,让同兰辉给他拍个照,这才下了树,临走时他朝古柏拜了三拜,仰敬虔诚的样子着实让人感动。
我们仨兴奋而去,也高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