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万水千山总是情
郝娟
  世间情思万千种,最值得记取还是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间大爱。大爱是最善良的,不分是非亲疏的爱护,甚至超越种族;爱情是最复杂的,由大爱开始,友情灌溉,亲情升华,最后变成责任变成习惯;亲情是最牢固最出于本性的,是无怨无悔不计代价的付出;友情是最纯净最无利益瓜葛却能使两个不相干的人因为默契而交心照拂一辈子,却又因为保持了距离而自在从容,心无猜忌。 
   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此诗是陆凯率兵南征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红梅怒放,满山皆红,他想起好友范晔,陇头的都山花也烂漫了吧?恰逢此时有驿使北上,于是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形象跃然纸上。《赠范晔》寥寥二十字,简朴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凡,情真意切,暖意深流。
  还有元稹的:“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却说那时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命悬一线间,居然听到了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消息,于是恍若一声惊雷,将他从昏沉中惊醒。后来元稹将这首诗作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感动非常。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侧恻耳。”(《与微之书》)当一个人自身深陷逆境还垂死挣扎的时候,依旧心心念念自己老友的不幸,还有什么能形容这种深切的羁绊?
  然而友情也分很多种,有感同身受的兄弟情谊,有两肋插刀的生死之交,有轻松自在的平辈之交,有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有萍水相逢的点头之交,有淡然如水的君子之交,等等。还有种神奇的友谊,建立在钦慕之上,让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万水千山地相逢,并从此有了万古流芳的赤子情怀。
  历史上有个李白,还有个提起他来就会想到的人———汪伦。众人皆知有首《赠汪伦》,认为李白与他必定极为交好,方能写出这么直白可爱的诗文。历史上的这两个人之间,却有一段“单相思”的渊源。
  汪伦,又名风林,他很有才学,却不愿做官。曾任泾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当地的桃花潭,特意举家搬迁至泾县隐居。他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喜欢得不得了,总想着有朝一日能见到李白,能与他初夜长谈。为此他甚至早早地做了准备:他知道李白好酒,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造并常年封在地窖里,只等李白前来开坛。
  这天汪伦听说李白旅居到了南陵叔父李冰阳家,大悦,所谓山人自有妙计,他回家修书一封,上曰:“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见如此投其所好,又知汪伦乃一方豪士,便欣然应邀而至。见面后,李白举目四望,满目荒芜,既无十里桃花,又无万家酒楼,不禁疑惑。汪伦便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粲然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而村落中鸡鸣狗吠,桑陌纵横,村人和睦,老少无忧。汪伦乘机留李白连住数日,与众村人每日热情款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
  几日后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又恋恋不舍地和着村人踏地而为的节拍唱着山歌相送,并挑来两坛酒赠予李白。李白的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歌声仍旧缭绕,他不忍回头,却见汪伦仍旧站在岸边用目光追寻他的身影,见李白回头不禁自喜地连连招手。李白心下暖流翻涌,诗兴大发,口占了一首绝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的友情,就像汪伦那坛尘封经年的美酒,历经千年,仍能让读者觉察到那脉脉温情。汪伦的赤足踏歌,追寻友人的身影,在时空中不断跳跃,而李白的那一回眸,由心而生的那首朴实无华的赤子之诗亦让后人读后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