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打造蔬菜小镇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本刊记者武洋张沛喆

  近年来,瑶曲镇借势汇智,全面发力,改进传统的种植模式,以绿色有机棚菜产销为主,着力建设千亩蔬菜基地,积极打造高水准的设施蔬菜小镇,助力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寒冬时节,教场坪村“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蔬菜基地里,小青菜等反季节蔬菜陆续迎来采摘期,一片片绿叶青翠欲滴,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合作社负责人崔普选正在棚里忙着采收,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普选告诉记者:“目前五个棚有菜,在年底,这些菜全部能上市销售,每个棚收入大约五千到七千块钱,因为这段时间菜价很好,所以我到年底收入能达到三万多块钱。”昔日的贫困户如今已是教场坪村的蔬菜种植专业户,并靠着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一条致富路。相较于传统的务农模式,蔬菜大棚有着“一年四季都能挣钱”的明显优势。依靠瑶曲镇青山绿水环绕,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优势,
  近年来,该镇着力打造千亩大棚种植基地,以大棚蔬菜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在贾曲河村设施蔬菜基地,农户们也正忙着为西红柿修剪枝蔓。在温暖如春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西红柿长势喜人,格外引人注目。通过农户们的精心管理,这些即将上市的大棚蔬菜也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效益。
  贾曲河村党支部书记朱文新说:“目前有十二个大棚种植西红柿和圣女果,三个大棚种植的是小青菜,到十二月底就可以全面上市,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批发销售,年后就可以全部卖完,预计收入可达到十万元左右。”
  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进来。贾曲河村设施蔬菜基地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双方结成互助联结、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基地目前共吸纳40多名村民务工,村民杨全财就是其中一个,除了平时在家务农外,通过在基地务工也让他一年能够多出一万元左右的收入。
  贾曲河村村民杨全财说:“自从村上建了大棚,我一直在这里打工干活,从栽植、浇水、打药各个环节都干过。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门路,一年来给我的经济收入、家庭填补了不少。”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围绕打造“设施蔬菜小镇”的战略任务,瑶曲镇以教场坪村、贾曲河村为主阵地,带动周边5个村共建成设施蔬菜大棚327个,其中温室大棚25座,年产蔬菜达300余吨,设施蔬菜种植、运输、销售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逐步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瑶曲镇副镇长闫博章告诉记者:“瑶曲镇按照‘稳粮兴牧阔药优菜’壮大产业,绿色生态健康文明振兴乡村的发展思路,以绿色有机无公害水果蔬菜为发展方向,全力建设打造设施蔬菜小镇。今后,我们将把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发展大棚蔬菜、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让良好绿色生态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