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耀州区在乡村振兴中选好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
  本刊讯今年以来,区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提前谋划、精心安排,扎实做好全区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为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蓄势赋能”。
  严格标准把关。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经验,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初审+组织部门联审”的方式,选准选优。对有多个包村单位的,明确从一级单位选派、行政单位选派或原选派单位继续选派。严格人选来源,从区直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和领导干部中选人,兼顾有农村工作经验和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干部,对不符合资格人选,反馈选派单位重新择优推荐,精准选派58名驻村第一书记。
  双向匹配选人。按照先定村、再定人,摸排分类确定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轻的脱贫村、原深度贫困村和原建档立卡总规模在100户以上的脱贫村、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其他类型村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共四类村。根据不同类型村的需要,统筹考虑选派单位、选派人员各方面条件,对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等,注重选派熟悉经济工作和具有涉农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切实发挥最大效能。
  基层一线历练。立足长远需求,着眼常态长效,牢固树立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把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和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相结合,与抓好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任务相结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区58名驻村第一书记,平均年龄43岁,35岁及以下13人,年龄最小的仅27岁,真正做到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成才。
  强化措施激励。持续强化服务保障,按照每人每天60元生活补助、每月200元通信补贴,足额纳入区财政专项预算。落实意外伤害保险、体检、生活必需品等,为驻村第一书记提供在村所必需的工作生活条件,确保能驻村、住好村。把乡村振兴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激励干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