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6日
袁双喜的幸福生活
李文勇
  
  双喜笑了。居住在大山深处、世代务农、长期贫困的双喜,做梦也没有想到,贫穷的命运因为脱贫攻坚得到了彻底改变。
  2019年对双喜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不经意间就可以看到双喜挂在脸上的笑容,那笑容是从内心漫溢出来的自然的笑、真诚的笑、会心的笑。双喜的笑,来得太不容易,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双喜的今天。然而,三年前的双喜可不是这样的。从见到双喜的第一天起,几乎就没有看到过他的笑容。我甚至怀疑他就不会笑。是啊,贫穷的生活、艰辛的日子大山般压得他笑不出来。
  双喜,姓袁,名叫袁双喜,照金镇芋园村五峰组村民,今年五十有三,是我结对包扶的贫困户。我们单位是2017年初包扶五峰村的,那时五峰村还是照金镇的一个独立行政村,2018年并入芋园村,五峰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村106户,80多户都是贫困户,是闻名全区的贫困村,也是耀州区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那时,双喜家里有3口人,上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下有智力残疾的女儿。女儿出嫁后,双喜就和老母亲相依为命。双喜是文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算不来账,双喜的身体很单薄,用骨瘦如柴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刚结对时,双喜尽管只有五十岁,但是干活已感体力不支,拿不动重活,靠着几亩薄地,种些庄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有政府每月发放的数百元低保金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双喜一家住的是两间砖瓦房,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年久失修,很是破旧。一间住人,另一间存放杂物,偏安一间小房用作厨房,房子的光线都不好,墙面黑黢黢的,即使在大白天也要开灯。双喜的日子就这样靠在几亩农田中刨食度过,农闲时上山打些干柴。日子看似悠闲宁静,就像门前小河的潺潺流水,平静而久长,实则窘迫艰难,双喜生活很节俭,从不乱花、多花一分钱,他要从有限的收入当中攒点钱,以防不测之需。就在村民们纷纷出门打工挣钱之际,双喜只能待在家里,一来他没文化、没技术,二来还要负责老妈的一日三餐,双喜真的是被贫困困住了。记得初见双喜,他头发长长的,日久未洗,干枯脏乱,眼神迷离,黯淡无光,面色土灰,衣着破旧,完全看不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冀,就像江河中的一叶孤舟,随波漂流着。
  2017年,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开始加速落地,整个五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双喜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着,平日里紧蹙的眉头开始舒展,渐渐地偶尔能看到双喜的笑容了。从这一年开始,移民搬迁点一期开始建设,48户三居室新房破土动工;一年后,二期12户两居室(一居室)也如期开工;通村道路经过拓宽改造,五峰人出行更加顺畅便利;“五个一”产业扶贫项目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光伏发电启动建设、豆腐坊动工修建、蔬菜大棚开工建设、林下经济播下希望的种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五峰人的脱贫之路跑出了加速度。移民搬迁点48户喜迁新居,其他户有的搬到了县城,入住新楼房,有的安置在周边村子,住上了新房、安全住房;合作社和光伏发电给每户贫困户开始发放分红,一些村民就近在村里龙头企业打工挣到了工资,蔬菜大棚产出了蔬菜,豆腐坊建成投产;国家的健康、就业、产业、生态、教育、兜底、易地搬迁等扶贫政策全面开花结果,惠及所有贫困户,五峰人的日子变了,喜悦和幸福从每个人的脸上往外流淌,大家伙心里乐开了花,纷纷夸赞党的扶贫政策好。这一年,双喜不但住上了三居室新房、拿到了合作社产业分红和光伏分红,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变身为合作社工人,成为一名肉兔饲养工,每月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占了全年总收入的大头,双喜从此奔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双喜开心的笑了,笑得很真、很甜。从此,不管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不笑不说话。经过2019年的巩固提升,双喜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摆脱了压迫数代人的贫穷大山,用双喜的话说,“这是他做梦都没想不到的”。
  如今的双喜,目光坚定,双眼有神,容光焕发,见人总笑个不停,像换了个人似的。如今的双喜,不仅从物质上告别了贫困,而且思想和精神也发生了巨变,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真可谓“双喜”临门。如今的双喜,像所有贫困户一样,正阔步走在他们的小康大道上,追逐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小康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