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乍一听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烟花绽放时的火花;其实火花是火柴盒上面的贴花,虽没有烟花那般热烈绚烂,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之美丝毫不逊色于烟花。火花的出现最早始于1827年英国的约翰·华克牌火柴,在我国从清末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小的火柴盒贴花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从一开始模仿国外设计,再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城市建设,地方风光,广告宣传等,民俗味浓厚。火柴产业已随着打火机的发展逐渐没落,成为旧时代的记忆,但其独特的设计选材,包罗万象,成为一种具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
那小小的火花上,绽放的是中华传统文化。
从我记事开始,家里的窗台上都会放一两盒火柴,爷爷总是用它来点烟,每次在旁边看,渐渐我就对那一擦就能起火的火柴起了极大的兴趣,便时常趁着爷爷不在偷偷拿来端详,粗糙的火柴盒边贴了一条红色的擦火皮,也许它是火柴盒外部最重要的部分吧,可在我眼里那火花才是主角。红色的边框与擦火皮相映衬,里面是一些有关为人处世和中华美德的介绍,火花上的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每每有新的火柴盒,阅读上面的火花也成了我完成作业后最大的乐趣。在火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了解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火花很小,小到阅读它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火花又很大,大到它所蕴含的种种塑造了今天我的价值体系,也影响着我的思想与行动。
那小小的火花上,绽放的是中国伟大历史。
我本以为火花只局限于文字的形式,可在上周学校举办的火花展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火花。一进展厅,各色各样的火花使我应接不暇,展厅右侧的展品是我最喜欢的国家重大历史系列火花,从平型关大捷到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周总理,毛主席到焦裕禄等伟大历史人物都在这小小的火花上呈现出来。在火花上,我窥见了历史的一角,仅仅一眼便大受震撼,如此窄小的火花上也能绽放出如此伟大的历史光辉吗?我看到的不再是琳琅满目的火柴盒贴纸,是觉醒年代沉睡的雄狮在有志之士的呼唤下睁开的双眼,是宁死不屈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建设的新中国,就像克柳切夫斯基所说,“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火花很小,小到展示这历史的一角只要用一面墙壁,火花又很大,大到它所展示的历史所映射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警醒着华夏儿女勿忘国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那小小的火花上,绽放的是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如果说历史系列的火花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那么创新系列火花便是讲历史与现代融合,守正创新,让我们既不忘来时路,也大步向前走。一张可爱的贴画,一幅有趣的梗图,一个极具特色的国潮人物出现在火柴盒上着实吸引人,当你走进仔细观赏时才发现火花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文化,这其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传统,还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人说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定海神针,也有人说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而火花将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制胜法宝。让传承成为创新之基,让创新成为传承之翼,我想这也是火花成为收藏界明星的重要原因。火花很小,小到在收藏册中只占小小的一角,火花又很大,大到承载着传统文化发展,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虽仅方寸却能高扬文化之帆。
小小的火花上,绽放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火花不仅是美观灵巧的藏品,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艺术品,是生生不息,润泽我们灵魂的精神食粮。历史虽渐行渐远,但我们能通过这小小的火花体会历史文化的厚重,能够传承与创新使文化延续。
歌火花之诗,扬文化之帆,小小火花啊,会有更多人发觉你的魅力。
指导老师:张燕
点评:这篇文章文风干练,思路清晰,作者写观火花展感受:从历史到文化,从传承到创新;篇末阐明火花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