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寨的烽火岁月

铜川日报记者 张华王旭燕徐国玺

版名:专版

  
  阳春时节的薛家寨,刚刚褪去冰瀑悬挂冰河剔透、峡谷堆雪树挂雾凇的如梦如幻,残雪消融未尽,河水汩汩奔流,如洗的碧空忽而飘过几丝云彩,景观桥上两排红旗迎风招展,都在诉说着巍巍薛家寨的峥嵘岁月。
  3月3日,记者一行走进薛家寨革命旧址,探寻革命先辈们的奋斗足迹。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就是西北地区较早的革命中心、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红二十六军和游击队的后方基地、红军大本营——薛家寨。”伴随讲解员的解说,我们眼前浮现薛家寨的烽火硝烟—— 
   薛家寨保卫战:烽火耀照金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
  1933年春夏之际,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进驻薛家寨,从此薛家寨成为红军和游击队的大本营。红军利用其险要的地形和天然岩洞,分别建成哨卡、吊桥等防御措施以及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指挥部和供需仓库,为更好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9月下旬,国民党警备军刘文伯部趁我军主力离开照金外线作战之机,向照金苏区发动“围剿”。这时的薛家寨仅有边区革委会政治保卫队留守,兵寡势孤,情势危急。修械所等后勤工人和医护人员纷纷挺身而出,奋勇迎击,取得薛家寨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但不幸的是,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和他的警卫员武功却在这次战斗中中弹牺牲。
  10月,因病正在休养的吴岱峰从南山赶回薛家寨,危难之际担任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红军游击队。中旬,国民党军队向照金苏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围剿”,炮轰薛家寨,游击队和红军留守人员全力扼守,鏖战数日。18日夜,由于叛徒引路,敌人秘密爬上薛家寨,保卫战进入白热化。在激烈战斗中,寨门上的12名战士全部牺牲,敌军攻入寨门,红军防御工事被突破,薛家寨失守。此后,陕甘边革命中心转移至甘肃南梁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照金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说,“照金人民继续积极配合游击队坚持游击战,许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红军、游击队伤病员,掩埋被敌人残杀的革命干部和战士遗体。小岩子村杨玉财等农会干部带领群众乘雪夜登上薛家寨,将敌人铲平的李妙斋、武功的坟墓重新修好。”
  岁月荏苒,薛家寨革命旧址在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巾帼英雄捐躯:血染丰碑
  薛家寨保卫战过程中,当叛徒陈克敏带路,秘密从后山把的石缝中爬上山寨,寨门上的12名战士全部牺牲,很快,驻守在2号寨中的妇女游击队员们与敌人接上了火。经过激烈的战斗,剩余数名妇女游击队员边还击边撤退,一直退到山寨东北的石崖断壁上,无路可退。她们视死如归,甩尽携带的麻辫手榴弹,射完最后一颗子弹,最后这些战士跃身跳下悬崖,壮烈捐躯。
  唯有王有莲,为了掩护战友,牵制敌人兵力,沿着山梁朝东边方向边跑边射击,与追击她的敌人周旋着,中途碰见由三号寨向山顶撤退的小红军战士陈天岗,山梁上下的敌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危难时刻,王有莲按下陈天岗,自己奋身冲出梢林,奋勇拼搏,终因寡不敌众,倒在敌人的乱枪之下,长眠在薛家寨三号寨东边的山梁上。
  所幸,在薛家寨失守后的第六天,韩家山的女游击队员杜大莲和谢家庄的黄海娃之妻回来了。原来跳崖后,杜大莲二人被山腰的藤蔓和树枝架住,她俩抓住树枝和藤蔓,小心翼翼地在石崖上挣扎、挪步下滑,幸存了下来。
  创建贸易集市:解决战火给养
  为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便于群众的物资流通,1933年春夏之际,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薛家寨山下的亭子沟建立贸易集市。
  随访的照金管委会工作人员,指着薛家寨景区大门周边及运煤专线入口处介绍。亭子沟贸易集市遗址就位于薛家寨红军大本营山脚下。“亭子沟贸易集市是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创举。”
  亭子沟贸易集市几乎天天有集,商品主要是粮食、蔬菜等农副土特产品,红军游击队和党政机关的后勤部门坚持公买公卖、“要让群众先买”原则,保护白区来的中小商贾,受到群众称赞。慢慢的,照金周边群众、商贩都来这里交易,货杂人旺,集市氛围浓厚。
  亭子沟贸易集市,不仅方便了周围群众,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活跃了苏区经济,为红军筹集粮秣等必需品,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部队的给养,为党领导南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